为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4月28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世界遗产工作委员会、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文化遗产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论坛”在成都举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詹长法、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会长李纯刚、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进、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院长赵兵、西藏大学工学院院长王鹰、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民出席论坛并致辞。
风险管理与防灾减灾是国际性的重要议题,时至汶川地震发生10周年,日本、尼泊尔、意大利等国相关领域专家与国内学者聚集成都,共同探讨文化遗产面临各种灾害中的风险管理、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以及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的对策,以期有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詹长法秘书长以《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有效途径及发展趋势》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他表示,保护理论与修复技术日趋成熟,随后他对风险管理以及危险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介绍了意大利文化遗产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同时分享了预防性保护措施的研究和修复效果的跟踪问效,最后他提出预防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
来自尼泊尔、日本、意大利、中国的专家分别从各自国家灾后重建修复等实际问题出发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是继1月6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在湖南岳阳主办的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学术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学术活动。
通过论坛的开展,有助于完善在各种灾害中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提高对多灾害地区文化遗产的风险管控能力。在全球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跨国界跨地区的学术论坛能够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相关领域的相互交流,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及从业人员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